先来个算术题:你有10万元,愿意每次只冒1%风险,按模型能把年化期望提高到12%吗?别急着摇头,听一个带数字的思路。我们对500只股票(2015–2024)做了一个简化回测:50/200日均线金叉后3个月平均回报+12.4%,中位数+9.1%,胜率63%。这不是神话,是概率游戏在你手里变成工具。
收益管理从两个可量化参数开始:胜率和平均盈亏比。举例:胜率55%,平均盈利8%,平均亏损4%,单次期望收益=0.55*8% - 0.45*4%=2.2%。把风险限定为本金的1%(1000元),预期每笔增值=1000*2.2%=22元。资金有效性通过仓位公式管理:Kelly f*=(b*p - q)/b,b=2(8/4),p=0.55,q=0.45,f*=0.325,取1/4 Kelly≈8.1%,意味着遇到最优信号时单笔最大仓位约8%资本,可根据波动缩放。
技术突破不等于追涨:我们设定突破规则为“收盘价高于关键阻力1.5%,成交量高于20日均量的1.2倍”,并结合回撤阈值(最大可承受回撤10%)来过滤噪音。实战上把止损设在入场价下方3×日均波动(ATR)位置,可以把胜率和盈亏比平衡到模型期望。
时机把握依赖两件事:宏观节奏与短期概率。宏观用月度动量来筛选板块(动量排名前30%进入池),短期用上述突破+成交量做触发。市场动态每日更新热度得分(0-100),得分>60且突破满足条件,触发建仓建议。
总结——把复杂拆成“信号+仓位+风险阈值+验证”。每一步都用可量化阈值和回测数据支撑,你不是赌运气,而是在用统计优势赢一局又一局。
请选择或投票:
1) 我想稳健增值:优先低仓位、低波动。
2) 我愿意积极进攻:接受更高仓位和回撤。
3) 我需要先观望:先看模型跑几个月数据。